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1节(1 / 2)





  陶鑫在镇上做工人,做了好几年涨了两次工资了,现在才一个月20,而他一天就赚到这个数,还是因为卖光了提前收摊,要不能赚得更多呢。

  陶睿回家把钱倒在炕上,陶国栋和吴秀芬就傻了眼了。

  两人不相信地问了陶睿好几遍,才拍着胸口说:“乖乖,老三你这是要发了啊,这一年得挣多少钱啊?我的天啊!”

  陶睿拿了个凳子坐旁边,看他们数钱,笑说:“爸,妈,低调点,别出去跟人乱说啊,叫人笑话。做生意就是这样,刚开始呢,别人没见过,新鲜,买的人多。过些天就卖不掉这么多了,谁还天天花钱吃包子啊,对吧?”

  这么一说,二老又发愁了,“那咋办?山里头那些东西也不总有,采光了就得等着长起来才能再采,那葡萄啥的再过一个月就没了,等冬天的时候,山里啥都没有,河都冻上了抓不着鱼,你咋整啊?”

  陶睿毫不在意地说道:“车到山前必有路啊,我打猎的时候你们操心,我不就开始卖吃的了吗?这个要是不挣钱了,我再想办法干别的呗,主意都是人想出来的。”

  这话以前他也说过,不过没人当回事,这次他再说,二老就信服了。现在他们对陶睿有一种莫名的信任,感觉他很靠得住很有主意的感觉。

  有这种感觉的不止他们,村里好多人看见陶睿天天做吃的去镇上卖,都对陶睿改观了。不管人家以前混不混,人家现在是正经做事的。而且他才十八岁,说起来都觉得他以前还小不懂事呢,是分了家顶立门户了才成熟起来。

  这么一说,好多人都笑话陶福一家目光短浅,嫌弃二老和小弟,把人分出去,结果人家过得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。

  陶睿经过三天减价优惠,还有请小伙子们拉客,成功地把自家小摊宣传出去了,提起来味道赛神仙的国秀小吃,没人不知道。

  陶睿经常给那帮小伙儿出主意,让他们出去变着花样的宣传,很快国秀小吃就成了镇上最新鲜的玩意儿,年轻人要是没尝过一次都觉得自己不时髦。

  尤其是那种想处对象的、正在处对象的,哪能不咬咬牙买一个呢?还有那家里宠孩子的,这帮小伙子跟那帮孩子一宣传,勾得孩子们流口水,在家里头闹着要买,宠孩子的家长就都给买个尝尝了。

  反正大家都打着尝尝的想法,或者过过嘴瘾的想法,一次,两次,吃过再次别的就觉得没滋味儿了。好几个条件好点的,天天都一大早等陶睿出摊买了吃呢。

  陶睿很快又做了绿豆糕、长白糕、红豆沙豆包等等,他改了种方法,做出来的东西都很小,这样想尝鲜的,买一块儿不嫌贵,想多吃的就多买几块,看着还多,心里头舒坦。

  他这种方法十分奏效,再加上那些小伙子们的卖力推销,仅仅十天,他就净赚了300块钱!

  在这个万元户还是传奇的时代,他这种赚法一年就能成为万元户,简直让陶国栋和吴秀芬震惊得数钱都不会数了。而亲眼看着陶睿是怎么宣传、怎么卖东西,怎么考察市场的童燕,对陶睿更是佩服,看他的时候眼睛都亮晶晶的,他说什么都相信。

  陶睿对她这种无条件信任很是无语,背地里语重心长地对她说:“你呀,要像以前那样保持警惕心,不能相信别人,你看你这样,很容易被骗。”

  童燕不解地看着他,“我很警惕,我不相信别人,我只相信你和奶奶。”

  “你为什么相信我?万一我骗你怎么办?”

  “我知道你不会骗我。”童燕看着他的眼睛,非常确定这一点。

  这话倒是没错,陶睿当然不会骗她,但是他怕她在别人那被骗啊。不过他观察了一下,发现童燕对别人都很警惕,一点没有信任的样子,也就放心了。

  陶睿手里有了300块钱,但是到了秋收的时候了,所有人都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忙活,他再天天跑镇上做生意就显得格格不入,很让人不爽。

  他干脆就不去了,跟小伙子们说了一声,十一国庆节会来镇上卖很多很多东西,有优惠,让他们帮忙宣传一下,到时候给他们免费吃好吃的。

  然后他就上工,帮忙看着晾谷场,翻动翻动晾晒的农作物,干些力所能及的事,赚上一点点工分。现在他在地里头接触这些农作物,不觉得是干活儿了,反而觉得是在学习研究。每一样食材他都想对照着《美食全科》好好学明白了,这就是他这辈子的目标了。

  补偿所有需要补偿的人,孝敬爸妈,然后学会《美食全科》。

  陶国栋和吴秀芬看他在家上工还挺高兴,现在他们是彻底不担心儿子了,毕竟是十天就能赚300块的人,比镇上的二儿子一年赚得还要多。就是太累了,早上鸡还没打鸣的,陶睿就起来和面弄馅料开始做饭,做好了天刚亮就和童燕一起推车去镇上。

  他们疼爱小儿子疼惯了,哪看见过他这么辛苦啊,都很心疼呢,现在正好秋收,虽然在家也是要干活儿,但比天天走去镇上舒服多了。

  他们俩是没向外透露陶睿赚多少,但他们心情好是谁都看得见的,这阵子天天干活儿好多人都瘦了,就他俩还长胖了一圈,想也知道他家伙食有多好。再说陶睿天天推一车吃的去镇上,回来的时候都卖光了,他们都看见了,还有人去一趟镇上,回来还说陶睿一个肉包子就卖五毛,那一车东西贵着呢。

  好些人都觉得陶睿和大家不一样了,他做生意发了,这会儿又看见他过来秋收,忽然还觉得他挺好说话的,还是那个十八岁的小伙子。

  有个婶子跟他一起在晾谷场,闲了就跟他搭话,“陶睿啊,你卖那些吃的这能赚钱啊?你看我也去卖点咋样?到时候你带带我。”

  陶睿笑道:“婶子,不是我吹,我做出来的比别人都好吃,全镇上找不出比我做得好的,所以才卖得好。你要是卖呀,我带你没用,得你自己做出点好吃的才行。”

  “那……那我也不会啊,要不你教教我?我给学费。”不少人动过这个心思,只不过这婶子是第一个有机会和陶睿说的。

  陶睿看她一眼,笑着摇摇头,“我研究好多天浪费好多粮食才弄出来的,是我的独家秘方,以后要当传家宝传下去的,不外传。”

  自古以来,这种秘方就是不外传的,有的人家甚至传男不传女,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。那婶子听了也没不高兴,心里只有羡慕和感慨,“你说你脑袋瓜子咋就这么好使呢?别人进山都弄不着啥,就你几筐几筐地往出弄。别人做点吃的吧,也就是能吃饱,你做的就贼好吃,还不是别人教的。不过换个人也舍不得砸钱研究这东西,你赚这钱还真是别人赚不了的。”

  陶睿听出她话里敬佩居多,这也是最近大多数乡亲们的态度。他想到原主坑过的很多人都说村里人,便说:“婶子,虽然我的秘方不外传,但我想以后做大了多卖点,我和我爸妈也忙活不过来,肯定是要请人帮忙的,到时候你要是有空就过来帮忙,按天结钱。”

  “呦,真的呀?那敢情好啊,我肯定有空,这一个月忙活完了我就闲了,你啥时候用人就喊我一声。”

  “好,那咱就这么说定了。”

  陶睿深知后世双十一的威力,有意给自己也打造一个促销日,就决定用十一国庆节来试试水。

  国庆节在这个人人荣誉感都很强的时代,是有特殊意义的,是个很值得庆祝的节日。所以陶睿提前一天就请了四个人品好、手脚快的婶子、嫂子来家里帮忙,做了一大堆东西。

  当然她们是打下手的,比如和面、揉面、包包子、捏糕点、做粘豆包,这些东西里面加了啥她们都不知道,火候应该怎样她们也不清楚,她们只负责最普通最机械的那些工作,足足忙活了一天加半宿。

  当然陶睿给的报酬也让她们乐开了花,走的时候个个都拉着吴秀芬让她下次有活儿再找她们呢。

  吴秀芬却是有点发愁的,看着摆满房间的吃食,对陶睿说:“这么多,也太多了吧?这能卖完吗?这天还不算太冷,剩下的冻也冻不住啊。”

  陶睿还在从小仓房往出拿晒好的蘑菇、木耳,一边包成小包一边说:“肯定能卖掉,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。要是到下午还剩很多,就打折大甩卖,半卖半送什么的,招数多着呢,放心。”

  “那这……不是唬人吗?啥又打折又送的?能行吗?”

  这时候人们卖东西没那么多道道,是多少钱就多少钱,哪有陶睿这么多花样?在吴秀芬看来,这有点坑人的意思,因为最终都是唬弄着别人来买了。可这实际上只是促销手段罢了,他本来就是要搞个促销日试试的。

  陶睿笑道:“妈你就安心吧,百货大楼还有大甩卖的时候呢,只不过他们甩卖的东西都不咋地。我这就不一样了,我这都是好东西,买的人还能不高兴吗?再说我也不是胡乱优惠,就明天促销。以后还恢复原价。”

  吴秀芬听了又担心另外一件事了,“你优惠这么多,还能赚钱吗?正常价卖得不是更多?”

  那当然不是,要不然双十一干嘛减价?只那一天,卖的就比平时卖好久的收益还要多。双十一最开始出来的时候,也有好多人质疑,觉得是不是亏本了,或者是不是骗人呢?但事实证明双十一很成功,甚至后来搞出来的双十二和618都很成功,不过这些跟没见过的人解释就很麻烦了。

  陶睿干脆说:“爸,妈,我就试试,不行就少挣点呗,反正成本你们看见了,最差也能保本,不会亏的,我保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