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明宫小食光第85节(1 / 2)





  朱厚照开始学习处理朝政之事,首要任务就是熟悉这些不同制式的奏疏。

  内侍用小茶盘捧了一叠奏本题本过来,约有九、十册,都是朱祐樘挑选出来的成化与弘治年间极为重要的奏疏。

  试讲官多对一指导,教朱厚照看奏疏。

  朱厚照也是上了课才知道,原来这奏疏里头大有文章。格式是最浅层次的,一周的功夫还没到,他已经了然于心。上课的多半时间,是在领悟奏疏的未尽之意。是谁写的,为何而写,用了什么典故,有何言外之意……一项项,一桩桩,都令朱厚照大开眼界。

  除了翰林院的侍讲官们,每周朱祐樘会亲自为朱厚照授课两次,讲一些为君之道,制衡之道。

  这可比背四书五经难多了。

  有一回,碰到一封成化年间特殊的奏疏,内容是边军缺晌,请朝廷速速解决,好使边军无后顾之忧。

  这是好事,可多出的这比银子从哪里来?从户部来?想都不用想就会被户部尚书哭穷。从工部来?也是件难事。朱厚照代入其中,想了整整两日,都没想出来答案。

  张羡龄听乳母说寿儿房里的灯这几日一向都熄灭得很晚,有些奇怪,问清缘由后,她安慰寿儿道:“你是诸葛亮么?光看奏疏一眼,就能想出好几条妙计来?这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,总得留些时间,好好想清楚。现在你跟这较劲,越想越想不出,听娘的,周末好好玩一玩,等到回来上学,说不定就有些灵感了。”

  周末,她领着寿儿几个去西苑捕虾。这虾其实是宫外进贡的,只是放到池里,让贵人们捕捉着玩。

  捉来的虾,张羡龄命膳房做了三虾面,虾籽、虾脑、虾仁,分别料理。虾仁最简单,剥壳之后去虾线,过冰水备用。虾籽需人工挤出,二十几只虾才能配出一碗三虾面所需的虾籽来,虾脑同理。三者于热锅中煸炒,火候一到,立即起锅,汇聚在一碗面中,又鲜又香又嫩,淋上些芝麻油,一拌,那滋味真是绝了。

  吃完一大碗三虾面,朱厚照心情很美妙。

  他向张羡龄说:“其实也可以效仿汉制,让边军屯田,这样也可自己筹备些军粮。”

  张羡龄抚掌道:“不错,这是一个思考的方向,自古以来耕战不分家。平常耕种训练,战时打仗,这也老例了。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是开源,即朝廷想法子,在不加田赋的前提下,尽可能使国库富裕。”

  到底是朱祐樘给寿儿出的题,她不方便说得太明白,只是略提点一二,便不说了。

  举一反三,朱厚照最后交上的作业,换得了朱祐樘的一声夸赞。

  玩了痛痛快快的一个暑假,开学之后,朱厚照的任务又多了些。

  朱祐樘见朱厚照已经领悟奏疏里的弯弯绕绕,便命人挑选了最新的奏疏给他看,有时候也会问问他的看法,考一考他。

  这些奏疏几乎都是实时的,没有标准解法,因此看来起特别麻烦。

  看奏疏的同时,朱厚照的书房里还多了两扇大屏风。一扇屏风上密密麻麻写着六部九卿的姓名,另一扇屏风则写着各省市五品以上官儿的姓名,好使朱厚照熟悉背记,看奏疏的时候也不至于因不识得人名而两眼一抹黑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内侍还从宫外采买来市面上的每一期小报,不仅仅是策论性的小报,还有讲民生的,讲吃喝玩乐的,很杂。朱厚照学得累了,就把小报挑出来,专看娱乐版放松放松。

  沉心看了几个月的奏疏,朱厚照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,这几个月的奏疏,大多围绕着一件事在吵吵——海禁。

  一部分人支持开海禁,另一部分人则反对,双方都有道理,于是纷纷发表意见,引经据典,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骂战。

  在学到许多骂人不带脏字的方法之后,朱厚照隐隐猜测到了爹爹的想法--他应该是支持开海禁的。

  第108章

  朱厚照私底下向爹爹讲了他的发现, 得到了一盘板栗酥作为奖励。

  “有些话心知即可,无需明言。”朱祐樘教导道。

  朱厚照有些不解,吃完一个咸味板栗酥, 拍拍衣襟上掉落的酥渣, 问道:“可是, 若不给明令, 这些臣子若是打马虎眼呢?”

  “你下了诏书,臣子便当真一心一意的遵守么?”朱祐樘反问他。

  答案显然易见, 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 一定会有些人不乐意,要么搬出祖训旧例,要么说上一堆孔圣人的大道理, 以行劝诫之举。

  想到这里, 朱厚照撇了撇嘴。

  朱祐樘原本想揉一揉他的小脑袋,手抬起, 却最终落在他肩膀上。

  “慢慢来, 不着急。”

  左右还有的是时间。

  二月, 朱祐樘出宫去祭皇陵, 他同笑笑商量说:“这回带寿儿一起去。”

  张羡龄自然是答应的,只是叮嘱他们父子俩在途中要注意一些。

  “尤其是樘哥哥,小吊梨汤在途中作下午茶吃。”

  年初有些倒春寒,朱祐樘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。张羡龄请太医、女医都看过,只说要好好调理, 缓去病根。

  食疗也是其中的一部分,张羡龄便搜罗了一些润肺止咳的食物,变着花样做给他吃。这一项吃得较多的, 是小吊梨汤。

  进贡的上好雪梨洗净改刀成块,与银耳、冰糖同煮,再撒上一把枸杞,几粒话梅,吊在小火炉上慢慢的熬。等熬上一个时辰,握着厚纱布揭开盖一瞧,颜色清如茶,便可以食用。

  因为放了冰糖,所以可以当做甜品吃,朱祐樘倒也能接受。

  “知道的。”朱祐樘唤她,“笑笑,你过来瞧。”

  张羡龄走过去一看,是好几套长画,最上面一卷是天寿山周围地区的堪舆图。

  自永乐年间迁都以来,大明的皇陵便落在了天寿山周围,譬如说英庙老爷的裕陵,宪庙老爷的茂陵。

  张羡龄见一幅图上用朱笔画了几个圈,她蹙眉问:“这是?”

  朱祐樘道:“这些都是圈出的适宜建陵的吉地,你看哪里好?”

  “我看哪里都不好。”张羡龄沉着脸道,“樘哥哥如今春秋鼎盛,哪里需要考虑建陵之事?”

  在身后事上,古今观念有别。有些朝代,皇帝一登基便会考虑建帝陵,并不觉得不吉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