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节(1 / 2)





  而这一组照片正是秦砚当时交上去的期末作业,受到了当时任课老师的赞叹。

  照片拍摄的就是平影的景色,每一张照片的景色结构、光线效果都已经算得上十分优秀了,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组连贯的照片。

  秦砚当初在平影最高的办公大楼天台上,环视整个校园,将360°的景色全部囊括其中。

  所有照片都拍摄于黄昏时刻,北方的秋天本就天高云阔,太阳落山的时候西方还是红霞璀璨,而东边则已经月牙初上。

  在拍摄的过程中,秦砚运用了很多景深、曝光、对比的技巧。以及后期洗照片的时候,通过控制感光物质的方式让每一组照片之间过渡十分流畅,将所有照片摆放在一起,黄昏时刻天空的割裂感被完整铺开在眼前。

  这才是最精妙的地方,将光线的连贯性被展现地淋漓尽致,这一组照片被命名为《黄昏》。

  因为任课老师过于喜欢这一组照片,所以直接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,对整组照片的构图立意、拍摄技巧进行了讲解,全班同学都知道这是秦砚的作品。

  而且这组照片的拍摄花费了秦砚不少时间,虽然秦砚一开始就已经完成了空间构图,但是光线、云彩、星辰完全无法控制。为了拍摄出自己满意的黄昏,秦砚在天台上守了大半个月。

  学校规定不允许学生上天台,秦砚还专门写了申请,这件事大家都很清楚。可以说这一组照片,是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诞生的,怎么可能是抄袭作品呢?

  看到秦砚爽快地承认了,曹飞鸿脸上浮现出无法隐藏的笑容:

  “如果这组照片真的是你拍摄的话,那要不你解释一下,这组照片又是怎么回事?”

  第5章 质疑

  曹飞鸿拿出一本彩色封面的杂志,标题是是三个英文单词。说实话,这年头大学生的英文成绩真不怎么好,如果换几个词儿,他们还真不一定认识,但是“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”,众人实在太熟悉了。

  这不就是上学期摄影老师疯狂吹捧的杂质《国家地理》吗?

  其实《国家地理》是灯塔国国家地理协会出版的图书,一开始它并不是以摄影主题为主,都是关于社会、历史、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。

  对于世界风貌展示,往往需要超高的摄影技术。于是一期期的积累,《国家地理》汇聚了大量优秀的照片,也就逐渐成为摄影界追捧的刊物,很多摄影家都以自己的照片能够被《国家地理》选中而自豪。

  秦砚万万没有想到曹飞鸿居然是把这本《国家地理》给找了出来,他已经大概猜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,他继续点了点头:

  “怎么了,有什么问题吗?

  听到秦砚居然直接承认,曹飞鸿脸上的笑意越发的明显。

  “既然如此,那你就直接承认你抄袭别人的作品吧!”

  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,曹飞鸿把《国家地理》张开,开始进行追问。

  一般情况下,杂志的封面和封底会选择不同文章的照片,以便展示更多的内容,吸引读者的购买。

  但是这一期的《国家地理》封底和封面是一张照片!准确说是一张用超广角所拍摄的横幅照片。同时用封面和封底展示一张照片,看得出《国家地理》对于这张照片的看重。

  重要的是这张照片同样拍摄华国举世闻名的景点,万里长城!而且是清晨下的长城。

  清晨初阳东升,将长城以南的山脉染成金色,而长城以北则依然黑暗寂静。除了长城天然将大地分割成两个部分外,天空同样如此,东方已经是晨光熹微,而西方依旧群星闪烁。

  单看封面或者封底,已经是极其完美的照片,当发现二者竟然是一张照片两个部分的时候,才彻底为它的构思、主题、技巧所折服!

  《国家地理》把这张照片的名字印在封面上,《m》意为《清晨》。

  在场所有人都在感叹《清晨》的美丽,曹飞鸿大声呵斥道:

  “秦砚,你还不承认你的《黄昏》创意是抄袭《清晨》吗?”

  教室瞬间安静下来,因为所有人都知道《黄昏》和《清晨》太相似了,不仅仅是立意与构图,同时也包括其中的拍摄手法。

  因为他们摄影课的老师详细讲解过《黄昏》,所以他们很容易地看破其中种种复杂的技巧。

  其实在摄影界,创意抄袭这种事屡见不鲜,同样的构图、同样的技巧,只要拍摄对象换一换,就难以被认定为抄袭,更难以没有办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国际上基本上没有过维权成功的案例。

  但终归搞艺术的人都爱惜自己的羽毛,如果真的秦砚被打上抄袭的标签,在整个摄影圈之中都会遭受排挤。

  曹飞鸿也没想过奢望过原照片的拍摄者起诉秦砚,但只要“抄袭创意”这件事坐实,秦砚就会背上一个“抄袭者”的骂名,以后在电影圈也必然是举步维艰。

  秦砚眼神依旧很淡定:“两张照片的拍摄手法、构图立意的确相同,因为这张照片也是我拍的。”

  听到秦砚的话,曹飞鸿勃然大怒:“都到这个时候了,你还敢骗人?就凭你哪有钱能够拍出这样的照片。”

  听到曹飞鸿的话,在场其他的同学也有一些懵逼,怎么这件事又和钱扯上关系了?

  曹飞鸿继续开口说道:“《清晨》这张照片所拍摄所拍摄的焦距大概在15mm,视角在110mm左右,不然以《清晨》的拍摄高度,根本没有办法将太阳和星星同时囊括,而且还要保证清晰度。”

  “现在市面上具有这种广角拍摄的相机,就只有尼康、美能达、富士最近图推出几款相机,还得配备专业的镜头。每一台相机的成本都超过10万元,秦砚哪有钱买这样的相机?”

  至于秦砚的《黄昏》,实际上是一组照片,难度小上很多。

  没有等秦砚为自己辩驳,班上其他同学就已经有人开口说道:“秦砚家不是挺有钱的吗?他怎么就买不起相机了?”

  2000年前后正好是摄影作品大爆发的年代,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,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,每一年都在推陈出新。比如说刚才曹飞鸿所提到的超广角摄影,就只有新机型下才能够实现。

  而每一种新的摄影技术出现之后,如何用这些技术去展现摄影的美,就成为了摄影师们所思考的首要问题。

  居然还有人以为秦砚出身优渥,这个小人欺骗太多人了,曹飞鸿颇为不屑:

  “他能有什么钱,一个从福利院走出来的孤儿罢了。他平时用的、穿的,也许是被哪个富婆看上包养了呢,反正他长得就一副小白脸的样子。”

  没有想到曹飞鸿竟然当着所有的人把秦砚的出生说出来,何建华直接呵斥:“曹飞鸿,你在说什么!”

  “怎么了,我说错了吗?他的学籍档案内不是清楚的写着:双亲无,福利院出生吗?”